¶
背景情况
根据养老机构管理要求,为避免夜间老人出现危险,机构应建立定时查房制度,定时巡视老人状态是否正常。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要防止老年人出现噎食、食品药品误食、压疮、烫伤、坠床、跌倒、他伤和自伤、走失、文娱活动意外等风险
1
。按照2小时查房一次计算,机构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员夜间不间断值班。
¶
场景元素
主要用户: C端(老年人) C端(照护者)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公共场所
主要人群:半失能老人、认知障碍老人、高龄老人
发生频率:低
影响深度:深
影响广度:窄
紧急度:急
¶
场景案例
近80岁的周某某及其儿子与辽宁省凌海市某老人之家签订养老服务合同,周某某当日入住。入住评估表记载:老人刚出院,此前在家中走丢,因冻伤住院治疗合并有脑血栓,入院时手脚均存在冻伤,护理等级为半自理。数日后,周某某自居住的房屋内走出,通过未上锁的防火通道门至餐厅,从南门走出楼房,后走到养老院东侧道路。凌海市某老人之家随后报警,民警发现时周某某已死亡。
辽宁省凌海市人民法院认为,养老院明知周某某有离家走丢的经历且安全防火通道门不允许上锁的情况下,仍未能增加安全防护措施,无提示、警示措施,虽安装有监控设施,值班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止老人在夜间走丢。养老院未能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应承担经济损失的60%责任
2
。
¶
场景需求
提出能保障老年人夜间看护安全、降低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弥补护理员夜间巡查人力不足的智能查房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智能床垫、人体雷达、生命体征探测等设备,实时搜集并传输分析各种状态数据,可供夜间值班人员大范围监控养老机构房间及入住老人状态。可实现老人跌倒、生病、人员冲突、违反安全规定等多场景监控,需重点解决状态采集准确性、老人居室隐私保护、智能报警等问题。
¶
现有方案
目前养老机构绝大多数采取护理员值班的方式开展夜间巡查,一方面,护理员夜间巡查是否及时和按照要求,难以准确监管。老人如出现跌倒、坠床、他伤、自伤等人身伤害意外时,可能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夜间巡查需要大量的人力,护理员如夜间开展不间断巡查,影响白天继续开展护理工作。部分机构采用给老人配置智能床垫,自动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和离床数据开展监测,但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和流程。
¶
关联场景
机构智能视频监控
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
¶
场景标签
机构查房;智能;安全
¶
参考文献
1.民政部门户网站.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标准委发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EB/OL](2020-01-13).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zyw/202001/20200100022939.shtml.
2.北京商报.养老院未能尽相应义务致老人发生意外死亡 最高法为养老机构“敲警钟”[EB/OL](2021-02-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55665705957105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