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身体健康和日常养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现在互联网技术比较发达,获取健康信息、健康知识的形式、平台渠道也更加复杂多元,但其中不乏存在真伪对错难辨的、夸大甚至编造的不规范医学科普及养生保健宣传,误导或欺骗老人,使老人走进一些养生的常见误区。非但没有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反而可能上当受骗、因骗滥用保健品而出现身体健康问题。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C端(照护者)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公共场所
主要人群:自理老人
发生频率:低
影响深度:深
影响广度:窄
紧急度:中
广州的黄阿姨2013年做过换心瓣膜的手术,术后需长期服药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但三年前黄阿姨接触保健品后,开始用保健品代替药物。3月1日,黄阿姨因为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去世。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母亲在保健品上花费竟有三十多万。
医生提醒,保健品并没有治疗作用,千万不能用它来代替药品
1
。
需要进一步规范医学科普及养生知识的获取渠道,设计提供老年人适用的养生保健工具,为老年人提供科学正确的生活健康指导;提供远程链接专业养生保健师服务,一对一解答老人对养生问题的困惑,支持语音或视频沟通,降低老人的使用难度;从科普-咨询-养生产品形成闭环回路,在科普咨询的同时,为老年人设计提供适老化的养生保健产品如老人足浴盆、老人按摩椅等,并提供上门安装、使用指导及售后保障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素养,建立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的正确认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各地民政部门要督促社区、养老机构向老年人经常开展保健知识宣传,增强其对保健产品虚假宣传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其理性消费
2
。
微信老年用户群体的迅速增长,使得健康养生类的文章和公众号成为老年人养生知识的一大获得来源。
但该类公众号繁多,且多以引流、商家推广为目的,存在健康知识信息质量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使人难辨真假;还有些老人主要通过“健康”讲座、广播、电视、报纸等养生保健节目、广告获得养生信息,存在不规范媒体邀请一些真假难辨的专家以健康知识讲座为名推介产品的问题。
2.None. 四部门印发通知严禁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推销"保健"产品服务和非法集资[J]. 乡镇论坛, 2019(17):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