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武汉和其他疫情较重地区加油
1
。
在爱心捐赠的队伍中,出现了很多高龄老人,有的老年人是以前遇到困难时受到别人帮助,现在也想帮助别人;有的是领着政府的低保金救助金,现在想回报社会;有的老年人本身收入不高,但也拿出毕生积蓄,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那份赤城和对同胞的那份真情。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C端(照护者)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公共场所
主要人群:自理老人、高龄老人
发生频率:低
影响深度:浅
影响广度:窄
紧急度:缓
2020年2月24日下午3点多,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大桥中心派出所走进一位七旬老人,他要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奋战在一线的民警捐款两万元。老人的捐款行为自然遭到了该派出所的拒绝,所长汤志坚给老人解释说,派出所不能随便接受群众的捐款。但老人坚决要捐,不然不肯走,还说如果派出所非要退给他,他明天还来。无奈之下,派出所只能暂时收下了这位不肯留下任何个人信息的老人的爱心款。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民警几经辗转终于查到了老人的信息,并和老人所在村的村干部取得联系。民警得知,老人姓刘,一辈子未婚,无儿无女,现在靠着政府每个月665元的补助金生活,这笔两万元的存款几乎是老人的全部家当。随后,民警、村干部纷纷登门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还提出象征性接受100元捐款的方案,但都被老人拒绝了。最终,大家想到了一个办法——在银行给老人存了两万元为期一年的定期存款,这样老人就无法再捐献这笔钱了。3月25日,民警把一张两万元的存折送到了老人家中,老人的爱心款又变成了养老钱
2
。
老年人捐赠能够释放善意,不能忽视这种捐赠行为本身的精神价值,但如果因此影响其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需要提倡理性捐赠,不能因为帮助一个群体便置另一个群体于困难境地,这也有违慈善事业发展的初衷。何况,来自老年人相对分散的善款如何合理使用,如何监督善款的流向等问题,也给确保爱心落到实处带来了考验。
对于老年人的捐款,可以部分受赠,但不要超出老年人们的承受能力和合理范围。通过这次疫情,各地应对老年人捐赠甚至整个社会捐赠出台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例如,优化制度设计,把老年人的捐赠放入一类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捐赠人老无所依时使用;数据共享,捐赠机构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
老年人的善意应被理解尊重也应被妥善处理,一些地方已经明确给出了态度。比如,对老年人捐款尽可能劝阻,将已经收到的款项退还给老年人及其家属等,但有些老年人即使生活拮据也要执意捐赠。
2.张欣欣. 派出所退还孤寡老人捐款[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