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4-2-1”家庭模式普遍存在,老年人一旦患病,将会给其家庭照护者带来了沉重压力。子女等作为老年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及经济来源,一味以满足对患者的照护需求,在精力、经济及心理等方面,都承受着很大负担,劳动强度大,不仅影响照护者的健康,也影响了照护质量
1
。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C端(照护者)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公共场所
主要人群:老年人照护者
发生频率:高
影响深度:中
影响广度:广
紧急度:中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9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已经突破了4000万,这些失能老人最需要护工的照料,但如今,几乎所有养老机构都面临护工短缺的难题。
哈尔滨老人杨世杰曾经是一名国家级运动员,爱人曾是一名中学老师。2010年,爱人卧病在床,先是由他来照顾。但3年前,他也病倒了,突发心脏病,做了手术,加上脑梗和其它慢性病,无法再自己照顾老伴。杨世杰有两个儿子,本来养儿防老是他固有的观念,从来没有想到会住进养老院。但是,一个儿子在国外工作,常年不回来,另一个儿子在做买卖,顾不上他,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老伴送进了温馨花园老年公寓,自己也住了进来。
杨世杰老伴住的房间共7位老人,由两名护理员轮流值班护理,黄丽娟是其中一位,已有9年护理经验,是这家养老院工龄最长的护理员。对温馨花园老年公寓院长李月秋来说,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招人难,四年间,就有13名护理员离开。唯一的男护理员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而力不从心,只能离开。因为怕招不到人,他们当年招人的时候都不敢提养老院的名字。
李月秋说,养老院护理是个高强度的工作,按理说,更需要年富力强的,但是,在这家养老院里,目前的护理员几乎都是五十岁上下,而且没有一人上过专业的学校,都是进了养老院之后,才开始现学。养老院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培训,还得时刻担心护理员学成以后跳槽。
润福老年公寓人力资源总监刘阁对护理人员流失的问题很是感慨。在哈尔滨,润福老年公寓无论规模还是档次,在当地的养老机构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无论收入还是岗位环境,对于养老护理员来说,都是很具吸引力的,但眼下,50名护工中,每个月都会流失10个左右的护理人员。
投资5、6亿元的润福老年公寓的定位是中高档,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都要求很高。在投身养老行业之前,刘阁认为,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护理员最基本的素质。同时,由于面对的是有丰富人生阅历的老人,护理员还应具备心理学和人文等多方面素养。然而,进入润福老年公寓,做了人事主管之后,现实给她泼了一盆冷水,让她陷入了艰难而尴尬的处境。
刘阁说,他们一再放宽条件、降低要求,好不容易招来一批新人,但每培训完一批,上岗没多久就会开始流失。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哈尔滨的养老机构依然存在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养老机构招人难、流失多的困境。2019年9月25日早晨5点左右,哈尔滨市温馨花园老年公寓里各个房间的护理员都在给老人们拍打背部和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行身体复苏,在此之前,他们要伺候失能老人大小便并擦洗身体。护理员何淑云负责的房间共有7个失能老人,包括杨世杰的老伴,需要进行全护理。何淑云值班期间,必须守在这个房间,要给老人翻身、拍背、换尿布、饮水。除了日常护理,护理员还得应对各种特殊状况。凌晨两点多钟,楼道里传来了老人的喊声,何淑云赶紧去查看,这些老人多少都有烦躁的症状。
根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养老院护理员与入住老人数量的正常配比应该在1:3—1:4之间。温馨花园老年公寓现在住着108名老人,按照标准,护理员得招30人,而目前,却只有10名。也就是说,在这家养老院,一个护理员要护理10名以上老人,相当于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何淑云现在一个月休息2天,每天上班12小时。工作的这五年来,她的收入从以前的两千多元,只是缓慢地增长到了现在的三千元左右。
相对于巨大的工作强度,养老院护理员的工资待遇并不高,因此不断有人跳槽到医院做护工,因为医院最低一天250—300元的工资。与这家养老院一墙之隔,是黑龙江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李月秋却从这里招不到一个护理员。远在20公里外的润福老年公寓从这所学校和卫生学校招到了不少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但大都是安排他们做护士。
润福老年公寓共有1900张床位,目前入住的老人有500多人,护工和老人的比率是1:4。这个配比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护理员张忠兰每天只需要照顾两个老人,但全天24小时守护,没有休息日,每月工资是3600元左右。
护理员张殿菊负责护理三个老人,都是全护理,每天值班12小时,每个月休息4天,她每月的收入共3500元。润福老年公寓位于松花江北岸,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与其他小型养老院相比,护理员的劳动强度不算高,但仍然挡不住每个月15%以上的流失率。其实,哈尔滨市并不缺乏养老护理专业学校,可是,愿意毕业后到养老机构工作的学生并不多。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康复专业的一个班级有55个学生,只有5名同学愿意到养老机构工作。可是,在2017年,这所学校真正进入到养老或者相关机构的学生,只占到毕业生就业率的1.74%,在2018年是2.23%,2019年上升到2.41%,数量依然少得可怜。
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对老人和养老院多数存在距离感,在养老机构从业者看来,这与社会上对养老院和护理员工作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有很大关系。大部分人都认为护工这个活儿就是又脏又累,照顾老人风险又高,工资待遇还不高。养老院的大楼,就是很多老人最后余生的归宿,虽然每一个老人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甚至是辉煌的过往。但如今他们都已到了古稀耄耋之年,如何扩充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水平,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2
”
照护老年人,尤其失能患病老年人,无法自理,照护这些群体任务繁重,照护者劳动强度过大,需要适当缓解,来提高照护者的工作质量。
目前有些养老院,对照护者采取详细分工,专业的护理人员只负责对老人一些特殊的护理,而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体力活,会专门且大量聘请对专业水平要求较低的护工来负责,这样分工明确会缓解照护者的劳动强度。
但是目前照护者市场还是缺乏人才,还需要采用专业护理机器人等产品来从源头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
1.张立元,崔立敏.老年患者照顾者负担研究现状[J].科技视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