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支付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买单、超市购物、乘坐公交、礼尚往来,不论是商场超市、菜市场、地摊商贩甚至乞讨人员都在使用移动支付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
2,截至2017年12月,我国50岁以上群体占整体网民10.4%,已有超过75%的中老年人开通了移动支付,而在这些开通的网民中,超过42%是会经常使用的。可见,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是不使用移动支付的。
老年人群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尤为看重
3,他们大多担心移动支付不安全、上手难度高,银行网点智能终端操作复杂,始终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手中比较踏实,存折中的一笔笔取存流水更加直观,因此更加习惯使用现金消费。
主要用户:√C端(老年人) C端(照护者) √B端(机构) G端(政府)
主要场所: 居家 社区 养老机构 √公共场所
主要人群:购物的老年人
发生频率:高
影响深度:中
影响广度:广
紧急度:缓
2018年9月23日,67岁的谢大爷在黑龙江鸡西一家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排队等候多时,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结账时,收银员却说不收现金,只接受用微信支付。大爷认为收银台并没有“只收现金”的提示,且排了长长的队伍并没有提前被告知,一气之下拿着葡萄冲向门外。
得知老人买了8.8元的葡萄没有结账,保安及时将老人拦下,正在气头的大爷与保安发生了冲突,觉得自己一直手持钱排队,直到轮到自己才被告知不收现金。老人道:“我自己拿的又不是假币,这不嫌弃我不会用手机微信嘛!”。保安立即劝解:拿着商品没有付钱当然不可以出商场。最后,在保安的协助下,谢大爷成功用现金结了账
4
。
老年人使用传统钱包不方便、容易丢失、容易被偷盗,需要为老年人设计一种容量大且时尚轻便的钱包。
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需支持现金支付,并设置人工款台专用通道。
相关部门需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的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部分老年人因过去的习惯,会把钱装进塑料袋或者包在纸里,存在现金易丢失、不好拿取等问题;市面上存在的老年人零钱包、布袋,多以手挂、迷你小巧、带有经典花纹为特色。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将钱包遗忘在某处,老年人智能钱包包括表带和钱袋,表带内部设有GPS定位模块及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移动端远程无线连接;钱袋被粘接在表带上,表带可直接佩戴在老年人的手腕上,各种纸币、硬币皆可存放,不易丢失且拿取方便
5
。(1.表带2.钱袋3.GPS定位模块4.通信模块5.拉链6.挡片7.容纳空间8.卡袋9.卡片槽10.四合扣11.针扣)
1.周人杰. 老年人亦是“无现金技术”的新契机[N]. 中国老年报,2017-09-14(003).
3.李健.电子支付在老年人群中推广的障碍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03):145-147.
5.王子豪.老年人智能钱包[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9(02):19.